无照驾驶且肇事逃逸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涉及 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具体责任认定需根据案件情节、损害后果等因素综合判定。
以下是法律层面的分析:
无照驾驶
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 200~2000元罚款,可并处 15日以下拘留。
若车辆所有人明知对方无证仍借车,车主也需承担相应责任(罚款、吊销驾照)。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
肇事逃逸
逃逸者将被 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 终身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即使原本无证,此处罚仍适用)。
并处 200~2000元罚款,可并处 15日以下拘留。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条:
赔偿责任
车辆所有人或管理人(如借车人)若存在过错(如明知无证仍借车),需承担连带责任。
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但有权向肇事者追偿(商业险通常拒赔无证驾驶)。
逃逸者需承担事故全部责任(《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2条),除非有证据证明对方存在过错。
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车辆损失等。
若肇事者无力赔偿:
构成犯罪的情形
若存在追逐竞驶、醉酒驾驶等情节,可能数罪并罚。
无照驾驶肇事逃逸,若导致 1人以上重伤或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通常指损失30万元以上且无力赔偿),处 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若因逃逸致人死亡(如伤者因未及时救治死亡),处 7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罪(《刑法》第133条):
危险驾驶罪(《刑法》第133条之一):
从重处罚情节
无证驾驶、逃逸均属于加重情节,法院量刑时会从重处罚。
报警与调查
交警部门立案后,通过监控、目击证人等锁定肇事者,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责任认定
逃逸方通常承担全责,除非能证明对方故意碰撞或存在重大过错。
后续程序
民事赔偿协商不成可起诉至法院;
刑事部分由检察院提起公诉。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第101条
《刑法》第133条(交通肇事罪)、第133条之一(危险驾驶罪)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切勿逃逸:逃逸会导致责任加重,且保险公司拒赔。
主动投案:逃逸后自首可减轻处罚(但不免除责任)。
证据保全:受害者应及时报警并保留现场照片、医疗记录等证据。
建议涉事人员尽快联系律师,以最大限度降低法律风险。